
不合格品和成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doc
《不合格品和成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合格品和成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doc(5页珍藏版)》请在优文库上搜索。
1、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和和成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成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第 1 条 目的。 为对进料过程、 产品制造过程及交付后的产品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减少成本损失,提升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 2 条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对批量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管理与处理。 第 3 条 责任与权限。 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控制与管理工作, 并监督生产部门对不合格品的返工、筛选、标识及隔离工作。 第 4 条 不合格品来源分类。 1. 进料检验不合格。 2. 制程检验不合格。 3. 成品检验不合格。 4. 遭客户投诉的产品或退货。 第 5 条 不合格
2、品的评审。 1. 当发现不合格品后,由发现部门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报告单,由公司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 2. 进行不合格品的评审时应分析原因, 制定处理方案, 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报告单,由参与评审人员签字认可后,报主管副总审批;对影响重大的不合格品的评审意见,须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第 6 条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案。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案包括以下四种方式。 1. 返工或返修。 2. 让步接收。 3. 降级使用。 4. 拒收或报废。 第 7 条 进料不合格品的识别和处理。 进货料不合格品的鉴别、标识由质量管理部质检员负责,检验员在不合格物料上用记号笔或“不合格”标签直接在物料上做标记,仓库将其
3、放置于不合格品区。同时,检验员在物料检验报告单上写明不合格原因后,按下列方式处理。 1. 不合格品作拣用处置的由检验员依据有关要求,进行全检并记录,拣出的不合格品作让步或退货处理。 2. 不合格品作让步接受处置的由责任部门或生产部门在 物料检验报告单上提出让步品的使用数量和使用期限申请,经质量管理部和生产部同意后,报主管副总审批。 3. 不合格品作退货处置的按下述方式执行。 (1)整批退货。 (2)被判为废品的,直接开具报废单,并做相应标识。 (3)被判为返工或返修品的由责任方自行负责,返工或返修后须按另一个交货批次重新提交检验(可不另外填写“报检单”)。 第 8 条 制程不合格品的识别和处理
4、。 制程不合格品的鉴别、标识、隔离由质检人员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如下。 1. 首件不合格时,转生产部门分析原因,并停产。生产部门实施纠正措施后,再进行首件确认,合格后方可生产。制程巡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及时反馈给不合格生产部门,责令其改善。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的须开具异常反馈单。 (1)不良品持续生产 30 分钟。 (2)不良品占总数的 20%或报废率达 5%。 (3)现场管理人员改善无力或拒绝改善的。 2. 制程中所产生的不合格品,须将其标示好放置于不合格品区,确认其不合格性质并给予处理。 3. 在转序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立即将其隔离,确认其不合格性质进行处理。 第 9 条 成品不
5、合格识别和处理。 根据公司的检验标准,成品检验不合格时,须确认其不合格性质,交不合格品生产部门返工、 返修。 在仓储过程中产生或发现的不合格品, 应立即将其隔离,确认不合格性质后进行处理。 第 10 条 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 对已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 退回后再经质量管理部检验确实不合格的,确认不合格性质并按照公司退货相关制定进行处理。 第 11 条 不合格品信息处理。 有关部门在进货、制造和交付后的产品发生不合格品时,应查明原因,把出现批量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率超出公司规定的指标值、 异常的不合格现象等信息,及时填写在质量信息处理单上报质量管理部,必要时执行纠正和预防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详见:《PPT使用说明》)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格品 成品 质量检验 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