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文库上搜索。
1、20222022 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的总体安排部署, 县农业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置,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七江乡 X 村、X村和 X 村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通过深入三个村的走访活动, 我们发现三个村条件相近, 困难相似,但发展思路不同,农民年均收入也有差距。 一、三个村的基本情况 1.X 村。X 村位于七江乡东北部,全村版图面积 11.2 平方公里,其中土地 1682 亩、山场 9472 亩、林地 7000 亩、水田 175 亩。
2、。 辖区共有 7 个村民小组, 335 户, 人口总数 1273人,劳动力 530 人,年人均纯收入 4926 元。现有村干部 4名,党员 24 名,五保对象 17 名,低保对象 99 名。全村以桑蚕产业为主,共有桑园 1109 亩,建设标准化专用蚕房 80间(折合面积 2500 疔) ,专业养蚕户 160 户,年养蚕 500 余张,产茧 3 万斤,X 年实现收入 50 万元。 2.X 村。 X 村位于七江乡东部, 版图面积 14.7 平方公里,全村 7 个村民小组,385 户 1299 人,其中因各种因素列入需要帮扶的困难户 219 户。耕地面积 1135 亩(其中水田 212亩,旱地 92。
3、3 亩) ,山林 19560 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黄姜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无规模农业特色产业,以劳务输出,外出打工创收为主要经济来源,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3.X 村。X 村位于七江乡的东北部,地势较高,东与 X村、南与 X 村、西与 X 村、北与 X 村接壤,全村 6 个组,284户,1109 人中享受五保户 8 人,享受低保 77 人,869 亩耕地面积中有水田 129 亩,旱地 740 亩,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黄豆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 5 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4135 元。 二、活动开展情况 (一)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实效 县农业局严格按照县“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
4、民心”活动实施意见及各阶段工作重点要求,认真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及活动推进表。 县农业局组织 21 名有条件、有能力的干部,成立 3 个入户工作组,建立了县农业局与工作组,工作组与成员,工作组成员与走访农户的三级责任体系,明确了职责,强化了管理。并及时组织农业局干部职工召开了动员大会,做到广泛动员、层层发动。 召开了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活动宣讲会 3 场次,及时的将活动内容和要求与其交流、沟通,依靠其示范、带头作用,宣传活动有关内容和精神。重点召开群众宣讲会 7 场次。通过村级广播、分发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途径宣传有关法律法规, 印发相关政策、 技术、 信息等宣传资料 400 余份。重点宣传。
5、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将宣传工作贯穿整个活动全程,为本次活动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全面梳理群众热点难点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开展近三个月以来,县农业局 3 个工作组 21 名工作人员,共走访农户 693 户 3290 人次,其中入户走访 528 户,外出电话联系290 户,摸排率达到 90%以上。 各工作组在走访过程中,健全完善村民基本情况档案和工作台账,认真细致的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分类、汇总。截止目前,共收集群众诉求共计 600 条,梳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40 件,排查、解决社会矛盾纠纷108 次。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6、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调查,摸清实情。在此基础上,一条一条进行研究,认真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具体责任人和解决问题的时限。 (三)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活动实效性 县农业局工作队紧密围绕促进三个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兴办实事,切实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开展农作物统防统治。工作队在访民情问民计入户大调查活动时,发现 X 村大面积小麦出现条锈病和红蜘蛛,随即组织植保站、粮油专家到村开展防控指导工作。召开小麦病虫害防控现场会培训会三次,发放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药物 1800 余包,喷雾器。
7、 4 台,指导农民科学防治 160 余人次,农作物有效防治面积达 X 余亩。二是认真落实“乡村振兴” 。农业局发动干部职工与 55 名农户建立了结亲帮扶关系,制定了家庭年度增收计划,落实了主要增收项目。三是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通过开展政策法规大宣传, 将党的强农、 惠农政策带至每家每户。 活动期间,农业局工作队共悬挂横幅 6 条,刷写宣传标语 84 条,张贴公示公告 50 份,发放宣传单 600 余份,上报信息 10 条。四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三个村的实际情况,完成了乾元县农业局帮扶 X 村乡村振兴开发规划方案(X-X)、 乾元县农业局帮扶 X 村乡村振兴开发规划方。
8、案(X-X)、 六朗乡 X 村生态乡村振兴搬迁规划方案和七江乡 X 村三年发展规划(XX)。计划用 3 到 5 年的时间,通过实施乡村振兴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结合产业发展规划,认真实施帮扶措施,促使 80%以上农户实现乡村振兴致富。 三、存在的差距与问题 1.差距:X 村是全县的桑蚕产业重点村,也是全省的桑蚕种养示范基地。从 X 年冬季开始,X 村积极响应“兴桑养蚕”的号召,把蚕桑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目前已走上了规范化养殖的道路。通过几年示范引导、规模发展,全村共有桑园面积达 1000 亩,养蚕农户 140 余户,共有新建蚕房165 间,配套蚕具 160 多套,能年产鲜茧 。
9、1.5 万斤以上。而X 村、X 村两村没有一样支柱产业,仅特色产业一项 X 村户平就多增收 800 元以上。 2.问题:一是主导产业缺。X 村、X 村两村的农民主要依靠单纯的农业种植生产收入,特色产业发展不够,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很大,急需调整结构,延长产业链。而畜牧业发展也仅停留于各家各户散养,形不成规模,农民增收慢。二是集体经济薄。三个村没有集体收入,公共资金仅靠上级扶持,严重制约着公共福利、公共设施等事业的发展,给村级开展工作带来困难;三是基础设施弱。三个村有线电视通户率不及 1%,网络宽带通户率不及 1.5%;四是农民文化水平低。村民在选定生产项目上往往只抱着老祖宗的“传承” ,对具有发展。
10、潜力和前景的项目顾虑较多。同时,先进适用技术还未得到广泛普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思路与对策 (一)加强职业农民培训。根据村级产业实际和农民需求, 在作物生长管理关键时期或冬闲时期, 采取送科技下乡、开展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发放技术资料、农药化肥等物资,推广实用技术,提高种植水平,逐步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实用人才队伍。 (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用农业产业带动农户民致富。七江乡山坡地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才是出路。在确定产业时,要充分考虑资源、土地、 气候等自然条件, 扬长避短, 以马头羊、 桑蚕、 核桃、蔬菜产业为重点,进行政策。